清晨的阳光刚爬上教学楼顶,辛集中学的操场上已传来整齐的脚步声。“一二一,一二一……”体育老师站在跑道边,手里的秒表随着节奏轻晃,塑胶跑道上,一群穿运动服的学生正迈着坚定的步伐慢跑。这是辛中每日的晨跑场景,亦是这所学校体育精神的鲜活注脚——在这里,体育从不是简单的课程,而是刻进骨血的青春底色。

一、传统:从煤渣跑道到塑胶时代的坚守
辛集中学的体育传统,可追溯至半个世纪前的岁月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学校便以田径和篮球闻名冀中平原。那时的操场还是煤渣跑道,冬季寒风刺骨,体育老师张建国却带着队员们在露天场地训练:“那时候没 fancy 的装备,一根绳子、一副哑铃就是全部家当,但孩子们眼里有光,肯吃苦。”
时光流转,如今的辛中早已换上塑胶跑道、人工草坪,但体育的火种从未熄灭。每年秋季的校运会仍是校园盛事:短跑选手如离弦之箭冲过终点,跳高运动员腾空而起的瞬间定格成青春剪影,就连平日里文静的女生也会报名参加“袋鼠跳”“两人三足”等趣味项目。老教师们常说:“体育是学校的根,不管时代怎么变,拼搏的劲头不能丢。”
二、赛场:汗水里的荣耀与成长
去年省中学生运动会在石家庄打响时,辛中代表团成了赛场焦点。男子4×100米接力赛堪称经典:高二(3)班四人组平时训练就配合得天衣无缝,决赛中前三棒稳扎稳打,最后一棒的李强却在交接棒时不慎落后对手半步。关键时刻,他咬紧牙关全力冲刺,最终以0.1秒优势夺冠,全场欢呼如潮。赛后李强红着眼眶说:“我们为的不只是奖牌,是想让所有人知道,辛中的学生敢拼能赢!”
女子跳高赛场同样动人。高三(2)班刘雨首次征战省级赛事,赛前紧张得手心冒汗。队友们围过来给她打气:“别怕,你平时的训练我们都看在眼里!”比赛中,她助跑、起跳、过杆,动作一气呵成,虽未摘金却拿下银牌。领奖时她笑着说:“这次没拿第一,但我知道下次一定能行——体育教会我的,是不服输的勇气。”
三、日常:每一滴汗都在书写坚持
比起大赛的辉煌,辛中体育更多藏在日复一日的平凡里。每天下午放学后,操场永远是热闹的:篮球社的男生们在球场上激烈对抗,足球社的队员们在草坪上练习传接,田径社的“飞人”们则沿着跑道一次次冲刺……
高一(1)班陈浩的蜕变,正是日常训练的缩影。开学初他报名1500米只为“挑战自我”,可第一次跑完就瘫坐在地上喘粗气。体育老师拍着他的肩膀说:“坚持就是胜利,明天比今天多跑一圈,你就是赢家。”从此,陈浩每天放学后加练:从两圈到三圈,再到五圈,膝盖磨破皮就用创可贴贴上,鞋底磨薄了就换双新鞋。今年校运会,他以小组第二的成绩冲过终点,抱着老师哭道:“我终于做到了!”
四、精神:体育之外的育人力量
在辛中,体育从不止于强身健体,更滋养着心灵。篮球赛输了,队员们主动留下来打扫场地,互相鼓劲“下次一定赢”;田径训练受伤了,同学会轮流帮着买饭、送笔记,说“等你好了咱们接着练”。高三(4)班张敏曾是个内向女孩,加入羽毛球社后,她逐渐学会主动沟通,还成了班级啦啦队的队长:“体育让我明白,一个人的力量有限,但一群人的温暖无限。”
校长在一次升旗仪式上说:“辛中的体育,是让学生在奔跑中学会坚持,在协作中懂得责任,在跌倒后重新站起。这些品质,比任何奖牌都珍贵。”

夕阳西下,操场上仍有学生在锻炼。那些奔跑的身影、跳跃的姿态,都是青春最鲜活的注解。辛集中学的体育,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接力——从煤渣跑道到塑胶时代,从老一辈的汗水到新一代的热血,不变的是对运动的热爱,是对成长的执着。在这里,每一滴汗都浇灌着梦想,每一次奔跑都奔赴着远方,而这,正是体育赋予青春最动人的力量。